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市民政系统认真践行“民政为民,民政爱民”工作理念,十年磨一剑,聚焦“关键小事”,解决“民生大事”,兜底群众“幸福感”,增强群众“获得感”,全力推动禹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前两天,颍川街道恒达社区居民郭小会到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新生儿医保,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几分钟的时间,便完成了初审。
“以前我们办事需要跑到老家,有了党组织,我们办事只要向社区一报备,来到这就办了,方便很多。”社区居民郭小会说。
过去,社区工作人员虽然都是热心人,但学历普遍不高、专业化技能不强,十年来,我市积极拓宽社区人才来源,通过公开招聘、军官转业安置、市直单位选派等形式壮大社区骨干力量。同时积极推进“党建引领共同缔造”行动,发挥城市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,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主题宣传活动。
“恒达社区于2018年完成‘一有七中心’规范化阵地,使广大党员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,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‘最后一公里’问题,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提升,社区党组织凝聚力、向心力、号召力不断增强。‘有困难找支部、有需要找社区’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普遍共识。”颍川街道恒达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会告诉记者。
“养老”历来是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保障焦点。临近中秋,市民政局组织党员干部到方山镇敬老院开展中秋节慰问活动,敬老院的老人们并排而坐,欣喜地接过了月饼、牛奶等慰问品。
方山镇敬老院老人艾随甫说:“民政局来看望我们,敬老院的老人感谢他们。在这里面吃得好、穿得好、住得好,心情可好。”
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,养老问题日益突出,保障和改善民生刻不容缓。在市民政局的指导帮助下,方山镇从2018年开始,先后投入700余万元,对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。目前方山镇敬老院建筑面积达3650平方米,共有楼房3栋,各类房间99间,可入住老人150人。
方山镇镇长李华勇说:“敬老院配有厨房、餐厅、医务室、活动室、卫生间、洗浴间、洗衣房等功能性房间。目前已入住特困户、脱贫户、托老托养和重残兜底户99人,工作人员15人。2022年8月1日,引入专业养老机构,对镇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。实施适老化改造和个性化服务,院务管理更加规范,社会集中养老服务和脱贫兜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目前院民居住安心、生活舒心、娱乐开心,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
十年来,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努力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从“有”向“好”转变。目前,我市共有43家养老机构,养老床位5047张,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9.6%;建有乡镇敬老院29所,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所,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6个。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,全市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,城镇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。
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杨萌说:“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,持续完善和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,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;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,提升服务设施,创新服务模式,促进我市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;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着力点,完善社区功能,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;以保障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权益为目标,构建市、乡、村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,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;以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为任务,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、慈善救助等途径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服务全市中心大局。”
十年来,全市社会救助工作以“规范管理”为主线,全面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、特困供养救助与孤儿救助为辅、临时生活救助与残疾人两项补贴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。
十年间,我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提高到2022年的不低于5400元,同比增长260%;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由2012年的87元提高至2022年的210元,同比增长141%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260元提高至2022年的630元,同比增长142%;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180元提高到2022年的315元,同比增长75%。特困供养标准由2012年集中供养每人每年2640元、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500元,调整为2022年城市特困供养每人每年9828元、农村特困供养每人每年7020元。2012年以来,我市发放农村、城市低保对象保障资金及特困供养对象供养资金分别达到6.08亿元、2.55亿元和3.5亿元。
杨萌说:“踏上新征程,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紧跟市委、市政府战略部署的步伐,奋勇前进、笃行不怠,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,为我市加快建设‘工业强市、文明新城’贡献民政力量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”